記憶體在規格,技術,資料傳輸頻寬,價格上也不斷的變化,從 SDRAM,DDR SDRAM,DDR2 SDRAM,DDR3 SDRAM,過去記憶體容量小,頻寬低,效能差,到現在的容量高,效能家,價格卻不斷下滑,前後不過數年時間,價格卻大幅下滑。
記憶體是電腦的重要零組件之一,常見的規格為DDR2,DDR3,DDR4,選購DDR3或DDR4取決於你的主機板插槽與支援性,工作時脈對記憶體很重要,較高的時脈通常有較好的效能。
DDR SDRAM~ 傳輸效能優於傳統的SDRAM
DDR SDRAM400MHz-1GB(184pin)
DDR2 SDRAM第二代雙倍資料率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(Double-Data-Rate Two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,一般稱為DDR2 SDRAM)提供了相較於DDR SDRAM更高的運行效能與更低的電壓,這在網路上還看得到。
DDR2 SDRAM800MHz-2GB(240pin)
DDR3 SDRAM第三代雙倍資料率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(Double-Data-Rate Thre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,一般稱為DDR3 SDRAM),提供相較於DDR2 SDRAM更高的運行效能與更低的電壓
DDR3 SDRAM1333MHz-4GB
DDR3最初的目標是運算和繪圖密集型應用,如高階桌上型電腦和工作站,這些應用需要處理大量資訊,以在螢幕上產生栩栩如生的影像。DDR3附加的寫入等待方案還能改善伺服器應用中命令匯流排效率。
DDR4 SDRAM第四代雙倍資料率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(Double-Data-Rate Fourth Generation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,簡稱為DDR4 SDRAM),是一種高頻寬的記憶體規格,DDR4-SDRAM提供比DDR3/DDR2-SDRAM更低的供電電壓以及更高的頻寬,但由於電壓標準、物理介面等諸多設計與DDR3-SDRAM等的不一致,因此DDR4-SDRAM與前代DDR3/DDR2/DDR等一樣,不會向下相容,與DDR3 SDRAM相比,DDR4 SDRAM擁有更高的時脈速率以及資料傳輸速率。
DDR4 2400MHz-8GB
記憶體插槽差異性,和防呆設計
記憶體容量是記憶體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參數,記憶體品質和容量大小沒有關係,所以購買時根據需求決定就好了。
時脈~時脈高,效能肯定好,但是要考慮到價格因素。
頻寬~決定了記憶體在一次傳輸的位元數量,當然越高越好,DDR3和DDR4記憶體頻寬固定為64bit,所以購買時把注意裡放在時脈上。
延遲時間~記憶體延遲時間是指記憶體填寫資料的反應時間。
多通道技術~雙/多通道技術必須要有主機板和CPU的支援,可以提供128~256bit的頻寬。
在32位元的作業系統中,由於作業系統只能檢測到3.2GB左右的記憶體,64位元系統雖然最高支援128GB記憶體,但主機板插槽通常只有2~6個插槽,所以記憶體容量適度即可,如果記憶體超過4GB以上的容量,直接更換為支援64位元的其他作業系統,也不會浪費掉記憶體空間。
硬碟(Hard Disk Drive :HDD)~電腦主要儲存媒介,目前主要有HDD(機械式硬碟)和SSD(固態硬碟)兩種,最常見的硬碟介面是SATA3,連接方便且不需設定JUMP的優點,SATA3傳輸速度是SATA2硬碟的一倍,即600MB/s,固態硬碟的價格受介面影響較大,SATA(包含mSATA)最常見也最常使用。
M.2價鉻又更高一點,介面只代表理論上最高的速度,實際影響速度的還是在於晶片,選購硬碟最重要的是看IOPS(Input/Output operations Per Second)每秒進行資料讀寫次數及讀寫速度而不是看它的介面。
常見的硬碟快取規格有16MB,32MB,64MB,優質的硬碟通常有較高的快取效能,選購時應挑選產品的散熱量和Buffer緩衝區才是影響硬碟品質,壽命的關鍵,在格式化硬碟後會發現硬碟容量變小了,這是因為電腦顯示硬碟容量和廠商計算容量的方法不同。
廠商的1GB=1000MB
電腦的1GB=1024MB
一般的500GB在電腦就會變成500*1000/1024=488GB的實際容量。
固態硬碟是一種使用永久性記憶體,如快閃記憶體,或非永久性記憶體,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的電腦外部儲存裝置。固態硬碟沒有馬達,工作更安靜,但它成本高和使用壽命也不如機械硬碟長,所以在組裝電腦常看到的是機械式硬碟。
mSATA SSD固態硬碟(價格不便宜)
M.2固態硬碟